close

我最近進入達到減重目標的最後1Kg,距離目標達成日還有一個半月。盤算一下時間,達陣機率是非常大的。

有朋友看到我的MSN暱稱忍不住跟我說「妳還真有毅力啊」。其實我也一直懷疑自己是否有毅力能完成減重10Kg的任務。

 

近來日本綜藝節目非常熱衷於研究各種減重的方法,在看過很多集之後,我發現日本對於減重的態度已經從物理性的進展到心理性的。

除了尋找有效減重的方法以外,能夠達到高滿意度、讓人願意長期執行的方法,會比短期痛苦指數偏高的方法更值得推廣。

其中有一項方式是,日本各地區衛生中心廣為推廣的方法。你只需要一台可測量到0.1kg的電子式體重機,以及一張紀錄表。

執行方式很簡單,你只要每天至少早晚各一次量測體重並誠實記錄即可。

乍看非常的不可思議,但經過節目尋找二十名左右40-60歲的受測者嘗試實行後發現,有七成的受測者在兩週後都開始體重下降。

原來它的原理是,讓你開始關心你的體重,並且把減重當成一種遊戲,

受測者到後來會很積極的測量體重,並且實驗每次喝水前後、小便前後、吃飯前後、飲用啤酒前後的體重變化,

進而開始積極的做一些幫助體重下降的活動。

譬如有部份受測者主動開始做運動,部分受測者會開始關心飲食份量。

在數字下降中,受測者因為腦內得到成就感,而釋放出愉悅的分泌,便更積極於減重活動。

 

還有一個方法是,實驗者是家庭主婦,主婦在減重時最大的瓶頸就是晚餐是一天中唯一一餐家人團聚的用餐時刻,

但大部份的減重都會要求晚餐少吃或不吃或必須吃特殊食物,因此讓多數主婦放棄減重。

這個方法中反過來要求主婦一天中早餐與中餐只能吃熱量極低的食物,但晚餐不設限可隨意吃。

乍看之下會覺得這個方法完全的無意義,但實際受測後發現一週就有減重效果。

原因在於人在激烈的低熱量飲食循環下,會因為對飲食的滿意度低而產生抗拒意識,很容易會中途放棄。

但每天到了晚餐時刻,本方法讓受測者盡情滿足口腹之慾,因此大腦中樞得到滿足後,即可再度迎戰第二天的減重挑戰。

 

因此,讓身體不要因減重而感到不滿足,是能夠長期持續的重要關鍵。

 

我的減重過程中,為了減重攝食量有降低。

但並不是驟然減量的,在慢慢慢慢習慣whenblue開的功課後,胃容量自由越來越小,很容易吃到足夠份量後就覺得飽了。

所以不需要強迫自己必須少吃,只要乖乖遵守基本原則,飯量自然會減少。

此外,不要停掉原本愛吃的東西,但要慎選與精簡量。

譬如說,偶爾我還是會吃蛋糕、冰淇淋、碳烤雞排。

但非必要不吃、不是最愛吃最好吃的不吃。

不要吃下不健康又不是非常想吃的東西。

把美食當做每日有固定的額度,慎選額度該用在什麼上面。

 

另外,也不用太苛刻對待自己的身體,週一到週五嚴格執行減重功課,週末可以讓自己稍微休息。

週末可以去吃點好吃的(盡量挑選健康一點的),只要基本功課有做到,細節稍微放鬆尺度是沒關係的。

這樣週一又可以開開心心的面對嚴格的挑戰!

其實就算週末吃點甜點或炸物,兩天也吃不回一週減下來的份量,所以不用太擔心( 但還是要有節制啦 )。 ^^

 

小黛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henblue 的頭像
    whenblue

    健康快樂小站

    whenbl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